Sayings:
你會因為什么,和你的朋友漸行漸遠,斷掉聯系?
(資料圖片)
最近重讀蘇軾的《記承天寺夜游》。九百多年前的一個晚上,蘇軾失眠了。他直接去敲好友張懷民的門,叫人家一起看月亮。
“何夜無月?何處無竹柏?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。”有張懷民的陪伴,蘇軾不孤單。
但蘇軾后來失去了張懷民。這年年末,張懷民結束貶謫回京赴任,再也不能陪他看月亮了。
“張懷民”,是那個你曾親密無間、彼此扶持的朋友。“張懷民”,也是那個與你漸行漸遠、注定走散的朋友。
說好當彼此的伴娘/伴郎,后來結婚沒有通知對方;
曾是緊急聯系人,后來是朋友圈的屏蔽對象;
曾經無話不談,再見無話可談.....
下面的故事,是一些朋友與他們失去的“張懷民”。友情破裂的原因很多,有時甚至是“無疾而終”。
鈍痛連綿不絕,提醒我們:
我們都擁有過“張懷民”,最后我們也都失去了“張懷民”。
【寫在最后】
也許你也曾一次次復盤過去,試圖找出誰該為這段友誼的破裂負責。
最終答案卻只有“人生際遇”四個字。
但不必沉重。
“張懷民”們留下的瞬間,早已成為永恒的“烏托邦”——
那里住著明亮的可愛的青春,和無人能摧毀的,最好的我們。
時至今日,還是想對“張懷民”說一句:
謝謝你曾出現過,希望你以后一切都好。
撰稿:A姐
晚禱時刻:
欲買桂花同載酒,
終不似,少年游。
祝福你,“張懷民”。
↓↓↓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標簽:
Copyright @ 2001-2013 m.techcloudconcept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-1
網站所登新聞、資訊等內容,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,轉載請注明出處
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,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: 291 32 36@qq.com